韩姓氏渊源名人

姓氏起源

韩姓,晋国六卿之一,为后宋国姓。韩是一个多民族,多源流姓氏。

韩姓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位列第15位。至2006年,韩姓人口约有人口884万,占全国总人口的0.68%(排名第26位)。 

韩姓最早活动于春秋时的晋国,后经过韩国几次迁都,从而得以迅速繁衍。当代,韩姓主要分布在北方的河南、陕西、山西、甘肃、河北、辽宁等省,南方则以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湖北、福建等省为主。

主要源流

1、源自姬姓。

黄帝第二十九代韩侯:霜字辈。黄帝第四十三代韩献子厥:氏族典第十一卷。韩侯至平王时失国,其裔韩厥事晋复封韩原,凡二十四世,而灭于秦后有,韩氏、何氏、横氏、侠人、罂氏、言氏、贾氏、褐氏、李氏、吕氏、韩侯氏、无忌氏、公族氏、韩褐氏、韩藉氏、韩婴氏、韩信氏【见姓纂】信都氏。 韩厥氏之元系康,采于赵,蔺为蔺氏,哀侯少子婼,采于平,为平氏、婼氏、张氏、灌氏;信之派又有,韩余氏。颍川成为韩姓的第一个郡望。

2、源自他族改姓。

①鲜卑族改韩姓:北魏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,实行汉化改革,把鲜卑姓氏改为汉姓,其中的出大汗氏改为韩。

②满族改韩姓:满族哈勒塔喇氏,满语为Haltala Hala,世居吉林乌拉,后多冠汉姓为韩氏;翰颜氏,满语为Hanyan Hala,世居赫林台、嫩河等地,后多冠汉姓为韩氏;赫济哩氏,满语为Hegiri Hala,世居辉发,后多冠汉姓为韩氏。

③锡伯族改韩姓:锡伯族哈斯胡里氏,亦称哈斯呼哩氏、哈呼拉氏,世居伯都讷,清中叶后,改为汉姓韩氏;韩吉利氏,世居伯都讷,清中叶后多冠汉姓为韩氏;韩亚喇氏,世居伯都讷,后多冠汉姓为韩氏。

④朝鲜族改韩姓:满清建国后,世居义州(今朝鲜新义州)、开城府(今朝鲜开城)的朝鲜族人,皆冠汉姓为韩氏。 

⑤鄂伦春族改韩姓:鄂伦春族卡格依尔氏,亦称卡日基尔氏,世居雅鲁河流域(今嫩江支流雅鲁河流域),后多冠汉姓为韩;哈尔卡拉氏,满语为Harkala Hala,世居雅鲁河(今嫩江支流雅鲁河流域),所冠汉姓韩。 

得姓始祖

韩虔(?-前400年),姬姓,韩氏,名虔,晋卿韩武子之子,战国时期韩国国君,前408年至前400年在位。

西周初年,周公把唐地封给虞,其子燮更国号为晋。春秋初期,曲沃武公封姬万于韩,姬万曾孙韩厥以封邑为姓。韩厥的七世孙韩虔建立韩国。韩虔即为韩姓的得姓始祖。 

迁徙传播

韩姓繁衍发展主要在春秋战国,秦汉、魏晋南北朝及唐宋三个时期。

韩姓最初活跃于陕西和山西一带,商末周初时进入了河南和河北地区。汉晋南北朝时期,韩姓在河南地区发展迅速,尤其以韩国古都阳翟和南阳为中心,形成了颍川郡望。同时韩姓向北部、东北地区、山东、江苏、浙江、甘肃、四川播迂。唐朝后期,韩姓始入广东和福建。韩姓在东晋、隋唐时期的北方地区战乱中,损失较大。宋朝时,中原人群大量南迁,韩姓也随之迁往广东、福建一带。元明清时期,江浙一带的韩姓人较大规模继续南迁,有的迁居台湾,甚至漂泊海外,到菲律宾、马来西亚等国定居。

人口分布

宋朝时期,韩姓大约有64万人,约占中国总人口的0.78%,排在第二十五位。韩姓第一大省是河南,约占韩姓总人口的25.6%。在中国的分布,主要集中于河南、河北、陕西,这三省韩姓大约占韩姓总人口的64%,其次分布于山东、江西、四川、安徽四省,又集中了24%的韩姓人口。形成了以豫冀鲁皖、陕川为中心的两大块韩姓聚集地。而湖南和两广地区是当时韩姓人口稀少的地区。 

明朝时期,韩姓大约有62万人,约占中国总人口的0.67%,排在第二十九位。山西和山东一跃并列为韩姓第一大省,约占韩姓总人口的31%。在中国的分布,主要集中于山西、山东、陕西、河北、甘肃、浙江,这六省约占韩姓总人口的70%,其次分布于江苏、广东两省,又集中了14%的韩姓人口。宋元明600年里,中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%,韩姓人口增长比率为负值,人口在减少。韩姓是北方地区姓氏,面对战乱和屠杀,受到惨重的损失。期间人口主要向西北、东部和南方地区迁移。重新形成了晋冀鲁、陕甘、浙苏三大块韩姓人口聚集地区。 [8] 

当代,韩姓人口近884万,为中国第二十六位大姓,大约占韩姓总人口的0.68%。河南为韩姓第一大省,约占韩姓总人口的14%。在中国的分布,在河南、山东、河北三省,大约占韩姓总人口的35.6%,其次分布江苏、辽宁、安徽、山西、黑龙江、陕西,这六省又集中了32%的韩姓人口。形成了以山东中部为中心,向东南、东北、西北以及东方辐射,长江以南的省份少韩姓的状况。从明朝以来的近600年间,韩姓人口流动由东南部向中原、华北有强劲的回迁,这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和南方的迁移。同时,黄河以北的韩姓人群出现向东北地区移民的倾向。韩姓在人群中分布以长江为界,分高频率北方区、低比率南方和西部区。在晋冀鲁豫、京津、内蒙古中部和东部、辽吉黑、陕宁北部、皖苏北部,韩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.88%以上,有的达到1.6%以上,这部分覆盖面积大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7.8%,居住了大约66.5%的韩姓人群。在陕宁南部、甘宁大部、青海东部、新疆西北部、皖苏南部、上海、湖北、重庆、四川北部、浙赣北端、湘黔北部、海南,韩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.44%-0.88%,其覆盖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1%,居住了大约20%的韩姓人群。 

2022年1月24日,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全国姓名报告。根据报告,韩姓人口分布最多的省份是河南。

韩姓历史名人

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收入了韩姓历代名人342名,占总名人数的0.75%,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二十三位;韩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.58%,排在第四十四位;韩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.55%,排在第四十位;韩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.47%,排在第四十七位。

韩非,约前280-前233年,河南禹州,战国末期思想家,法家思想集大成者。

韩王信,?-前196年,韩国(今山西、河南一带),汉初将领,韩国太尉。

韩信,前231年-前196年,淮阴,汉初三杰、军事家,封淮阴侯。

韩延年,?-前99年,郏城(今河南郏县),汉朝成安侯。

韩安国,?-前127年,梁成安(今河南汝州),汉朝宰相,一代名臣。

韩当,?-226年,辽西郡令支县(今河北迁安),东吴名将。

韩雄,生卒年不详,河南东垣,北周将领。

韩擒虎,538年-592年,东垣(今河南新安),大隋上柱国。

韩愈,768年-824年,河阳(今河南孟州),唐朝文学家。

韩瑗,606年-659年,京兆三原(今陕西三原),唐朝宰相。

韩休,672年-739年,京兆长安(今陕西西安),担任宰相,犯言直谏。

韩滉,723年-787年,长安(今陕西西安),唐代画家,宰相。

韩偓,约842年-约923年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,诗人,著有《玉山樵人集》。

韩令坤,923年-968年,磁州武安(今河北武安),北宋开国名将。

韩延徽,882年-959年,幽州安次(今河北安次),辽朝宰相。

韩崇训,955年-1010年,磁州武安(今河北武安),检校太傅。

韩琦,1008年-1075年,相州安阳(今河南安阳),三朝宰相。

韩彦直,生卒年不详,绥德(今陕西绥德),尚书,宋朝名臣。

韩世忠,1089年-1151年,延州(今陕西绥德),韩家军统领,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。

韩侂胄,1152年-1207年,安阳(今河南安阳),追封岳飞、开禧北伐。

韩山童,?-1351年,栾城(今河北栾城),元末红巾军领袖。

韩林儿,?-1366年,栾城(今河北栾城),元末红巾军领袖。

韩爌,1564年-1644年,山西永济,大明内阁首辅。

韩文,1441年-1526年,洪洞(山西洪洞),太子太傅,尚书。

韩锦云,1806年-1874年,海南省文昌县,云南粮储道  。

韩复榘,1891年-1938年,直隶霸州(今河北霸州),民国山东省政府主席。

韩有文,1912年-1998年,青海化隆,新疆政协副主席。

韩先楚,1913年-1986年,湖北红安,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。

韩俊卿,1916年-1966年,籍贯不详,旦角演员。

韩文藻,1923年-,上海,爱德基金会秘书长。

韩正,1954年4月 [15]  -,浙江慈溪(生于上海 )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国务院副总理  、党组副书记 。

韩宝仪,1965年-中国台湾,歌手。

韩红,1971年-,西藏自治区昌都市,歌唱家、词曲创作人。

韩雪,1983年-江苏苏州,演员、歌手、影视制作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