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字起名解释

拼音:yú,yù
结构:单一结构
部首:
简体笔画:3
五行所属:
是否常用:
繁体字:["與"]
起名笔画:14
五行解释:一生清雅伶俐,多才贤能,中年平凡,晚年隆昌,二子吉祥。
说文解字:
卷十四勺
『說文解字』

賜予也。一勺爲与。此与與同。余呂切 文二

『說文解字注』

(与)賜予也。賜,予也。予,推予歬人也。一勺爲与。下从勺。一者,推而予之。余吕切。五部。此與予同意。大徐作此与與同,小徐作此卽與同。惟小徐袪妄内作與予皆同,近是。今正。以一推勺,猶以亅推予也,故曰同意。與,攩與也。从舁。義取𠔏舉,不同与也。今俗以與代与,與行而与廢矣。


原文: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正韻】同與。【說文】賜予也。一勺爲与。【六書正譌】寡則均,故从一勺。
(與)〔古文〕【廣韻】弋諸切【正韻】弋渚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演女切,音予。【說文】黨與也。【戰國策】是君以合齊與强楚。【註】與,黨與也。【管子·八觀篇】請謁得于上,則黨與成于下。  
又【廣韻】善也。【禮·禮運】諸侯以禮相與。  
又【增韻】及也。【易·說卦】是以立天之道,曰隂與陽。立地之道,曰柔與剛。立人之道,曰仁與義。  
又許也,從也。【論語】吾與點也。【管子·形勢解】鬼神助之,天地與之。  
又待也。【論語】歲不我與。  
又【博雅】如也。【前漢·韓信傳】大王自料,勇悍仁彊孰與項王。【註】師古曰:與,如也。【司馬相如·子虛賦】楚王之獵,孰與寡人。  
又施予也。【禮·曲禮】與人者,不問其所欲。【周禮·春官·大卜】以邦事作龜之八命,一曰征,二曰象,三曰與。【註】與,謂予人物也。  
又助也。【戰國策】吾將深入吳軍,若扑一人,若捽一人,以與大心者也。【註】與,猶助也。  
又類也。【周語】夫禮之立,成者爲飫,昭明大節而已,少曲與焉。【註】與,類也,威儀少比類也。  
又以也。【詩·召南】之子歸,不我與。【朱註】與,猶以也,以謂挾己而偕行也。  
又和也。【戰國策】內不與,外敵不可拒。【註】猶亂,與猶和也。  
又用也。【詩·唐風】人之爲言,苟亦無與。【傳】無與,弗用也。  
又數也。【禮·曲禮】生與來日。【註】與,猶數也。  
又語辭。【禮·表記】君子與其有諾責也,寧有已怨。  
又容與,閑適貌。【莊子·人閒世】因案人之所感,以求容與其心。【註】以求從容自放,而遂其侈心也。【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】楚王乃弭節,裴回翱翔容與。【註】索隱曰:言自得。  
又【正字通】大與,官名,主爵祿之官。  
又不與,國名。【山海經】有不與之國,烈姓黍食。  
又姓。又【廣韻】羊洳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羊茹切,音豫。參與也。【正韻】干也。【中庸】夫婦之愚,可以與知焉。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】國有六職,百工與居一焉。  
又縣名。【史記·曹相國世家】參以中涓從,將擊胡陵方與。【註】索隱曰:地理志,二縣皆屬山陽。正義曰:與,音預。  
又【正字通】疑慮未決也。通作豫。【前漢·昌邑王傳】楊敞猶與無決。又【陳湯傳】士卒猶與。通作豫。  
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羊諸切【正韻】雲俱切,音余。語辭。【論語】其爲仁之本與。【禮·檀弓】曾子曰:微與。其嗟也可去,其謝也可食。【疏】微,無也。與,語助。  
又【詩·小雅】我黍與與,我稷翼翼。【箋】與與,翼翼,蕃廡貌。  
又【論語】與與如也。【註】威儀中適貌。  
又舒也。【前漢·禮樂志】朱明盛長,旉與萬物。【註】師古曰:敷與,言開舒也。與,弋於反。  
又人名。【書·舜典】垂拜稽首,讓于殳斨暨伯與。【傳】殳斨,伯與,二臣名。【釋文】與,音餘。  
又山名。同輿。【山海經】敦與之山。【註】按名勝志作敦輿山。【又】苦山之首,曰休與之山。【註】與或作輿。  
又【集韻】倚亥切,音欸。与也。◎按說文与訓賜予也,一勺爲与。與訓黨與也。今俗與字通作与。
分类:【子集上】【一字部】
源字形:

现代释义:

  • 【动】
    (会意。小篆字形,“一、勺”合起来,表示赐予别人东西。“與”,从与,从舁(),共同抬起,与,给予。合起来表偕同、朋友。本义:赐予,施予,给予)
    同本义〖givegrant;offer〗
    与,赐也,通作“与”。——《正字通》
    我持白璧一双,欲献项王,玉斗一双,欲与亚父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
  • 【名】
    党与;朋党〖clique〗
    与,党与也。从舁从与。与声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敌多则力分,与众则兵彊。——《史记》
    群臣连与成朋。——《汉书》
    盟国,友邦〖alliedcountry〗
    王夺之人,霸夺之与,疆夺之地。——《荀子》
    又如:与国(盟国;友邦)
    类;同类〖kind〗
    夫礼之立成者为饫,昭明光节而已,少曲与焉。——《国语》


  • 【介】
    跟;和;及〖with;to〗
    与臣而将四矣。——《战国策·魏策》
    孰与君少长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    与城为殉。——清·侯方域《壮悔堂文集》
    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。——孙文《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·序》
    又如:这所房子与你刚才看过的那一所完全一样
    为,替〖for〗。如:与我想想
    离开〖from〗。如:与世隔绝;与众不同
    对于;于〖to〗
    君之始入京也,与言皇上无权…君不之信。——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

  • 【连】
    和;同〖and〗。如:父亲与母亲;人群是何等兴奋与激动;成与不成,在此一举


  • 【助】
    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。吗
    求之与?抑与之与?——《论语·学而》
    然则师愈与?——《论语·先进》
    岂非士之愿与?——《史记·蔡泽传》
    而君逆寡人者,轻寡人与。——《战国策·魏策》
    另见;

    与夺
    duó
    〖grantanddeprive〗∶赐予和剥夺
    〖awardandpunish〗∶奖励和惩罚
    与共
    gòng
    〖sharewithsb.〗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分开
    荣辱与共
    与虎谋皮
    hǔ-móupí
    〖doomedpetitionlikeaskingatigerforitshide〗同老虎商量,要剥下它的皮。比喻跟所谋求的对象有利害冲突,决不能成功。后多指跟恶人商量,要他牺牲自己的利益,一定办不到。本作“与狐谋皮”
    与民更始
    mín-gēngshǐ
    〖makeafreshstarttogetherwiththewholenation;givethepeopleanewdeal〗指政治革新,旧指帝王即位与民众共同开创新局面
    其赦天下,与民更始。——《汉书·武帝纪》
    与其

    〖ratherthan〗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,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
    与其在这里等他,毋宁去找他更好
    与其杀是僮,孰若卖之
    qíshāshìtóng,shúruòmàizhī
    〖selltheservantrathethankillhim〗与其杀掉这个僮仆,哪里比得上卖了他。与其…孰若,古汉语中表示比较选择的句式,相当于“与其…哪里比得上”。是,这个
    与其坐而待亡,孰若起而拯之
    qízuòérdàiwáng,shúruòqǐérzhěngzhī
    〖savethevillageratherthanwaittodestroyit〗与其坐着等待村庄的毁灭,哪如起来拯救它呢?与其…孰若:比较连词组成的句式,表示比较两事的得失。之:代词,它,指我们村庄
    与人为善
    rén-wéishàn
    〖aimathelpingthosecriticized〗跟人一同做好事。现在泛指善意地给予别人帮助
    与日俱增
    rì-jùzēng
    〖multiplydaily;growwitheachpassingday〗一天天增长。形容增长快
    与世长辞
    shì-chángcí
    〖passaway;departfromtheworldforever〗婉指去世
    终因病情恶化,与世长辞了
    与世沉浮
    shì-chénfú
    〖driftwiththetide〗∶随波逐流,人云亦云
    岂若卑论侪俗,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!——《史记·游侠列传》
    〖gowiththetide;followthegeneraltrend〗∶做事不标新立异,随大流儿
    与世无争
    shì-wúzhēng
    〖bearnoillwillagainstanybody〗不夸耀;在处世态度、行动上不争胜于人
    一种平静的与世无争的克己生活
    与…无宁
    …wúnìng
    〖ratherthan〗与其……不如
    与使吾先死也,无宁汝先吾而死。——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    与众不同
    zhòng-bùtóng
    〖beoutoftheordinary;bedifferentfromothers〗跟众人不一样



  • 【动】
    参与〖takepartin〗
   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。——《礼运·大同》
    怀嬴与焉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
    蹇叔之子与师。(与师,参军作战。)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
    另见;

    与会
    huì
    〖participateinaconference〗到会
    与闻
    wén
    〖haveaparticipant'sknowledgeof〗参与并知道〖内情〗